当前位置: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工作动态

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依托火箭发动机技术研发民品

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依托火箭发动机技术研发民品

发布时间:2016年08月02日 10时32分49秒  信息来源:中国航天报  

 液氧煤油发动机助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,引发国人震撼。而航天新动力及其技术的转化应用,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日前,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科技日报》等中央主流媒体和陕西省、西安市20多家主流媒体,齐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,集中采访该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。人们不禁要问,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民用产业缘何能如此吸引媒体的青睐?


  像研制发动机那样研发民品


  六院党委书记黄亮介绍说,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等为代表的航天新动力的过程,也是六院不断将航天动力核心与关键新技术转化融合,并服务人民生活的过程。


  多年来,该院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,不断地把新动力研制成果及时转化为民用产业,服务国计民生,服务百姓生活。


  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中,为了解决高低温、高压、强氧化、高转速、大功率等问题,该院与国内多家单位一起研制开发了近50种新材料,包括高强度耐氧化的不锈钢、高温合金、纳米涂层等。在新工艺方面,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30多项关键工艺,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这些新材料、新工艺一经问世,就受到其他行业的关注和应用,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

  像研制火箭发动机一样,研制民用产品;像对待发动机的质量一样,对待民用产品的质量,这样的理念,在该院已经深入人心。通过将航天液体动力技术转化应用,该院成功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领域,形成了一系列高端特种核心装备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
  同时,该院民用产品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,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,又为军品进行配套,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。


  高技术催生高品质


  从地面到飞天,液体火箭发动机在许多领域拥有自身独有的技术优势。


  该院运用发动机燃烧技术,自主研发出衡算软件,运用流场模拟和物理模拟试验能力,依托液氧煤油发动机数值模拟研发平台,降低烟气脱硫脱硝的成本,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,研制出硫回收、脱硝的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,有效地控制了硫、硝等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。对于燃煤锅炉烟气治理,该院掌握了有效的解决技术,使锅炉烟气中的硫、硝、尘,达到了近乎于“零”排放。


  此外,该院研发生产的电动机、发电机组、水轮机高效节能,等级超过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能效要求,在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钢铁、电力等各种工矿企业中被用作原动力。


  同时,该院大力发展余热利用技术(即ORC技术),采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来回收工业烟气余热、工业废水等,进行发电或提供动力,既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,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。


 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同样有六院的影子。


  厨房里用的IC卡燃气表,该院用精密电控技术研制生产的智能流体表,计量精度高达0.0002立方米,比同类产品高出50倍。用该院研制的柔版印刷机生产的壁纸在印刷机上连续滚动200米不起一丝皱纹;“白色家电”专用高白度树脂,没有色差、暗点、黑点、气痕。应用航天特种装备技术研制的芳纶无纬布制造安全头盔,舒适轻便;利用电控、仿真、流体技术研制的热水器,让人随时喝上新鲜水,而且节能80%。




[打印本文]    [加入收藏]    [返回顶部]    [关闭窗口]